许多小伙伴都知道,孕期之时,身体所承受的机械压力以及激素水平的波动,会致使我们身体内部的盆腹力学发生改变。
伴随胎儿体重逐步上升,子宫持续扩张,其不断地朝着下方与前方对盆底肌予以挤压,进而给盆底的支持组织结构带来压迫之力。
在日常生活里,存在着三种较为常见的行为,它们正悄然无声地对盆底功能造成损害,赶紧瞧瞧自己是否有这些情况!
1、长期久坐
长期久坐是一大“盆底杀手”。现代社会,很多人由于工作性质,需要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。无论是办公室职员对着电脑忙碌,还是司机长时间驾车,久坐都使得盆底肌肉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。缺乏运动和舒展,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环不畅,弹性逐渐减弱。长此以往,盆底肌就会变得松弛无力,容易引发诸如尿失禁等问题。比如一些女性在长期久坐的办公室工作后,会发现自己在咳嗽、大笑甚至只是轻微运动时,就会出现尿液不自主地漏出的尴尬情况。这就是因为久坐导致盆底肌无法正常维持尿道的闭合功能,当腹压增加时,尿液便失控流出。
2、过度肥胖
过度肥胖也对盆底功能危害严重。身体过度肥胖意味着腹部脂肪大量堆积,这会极大地增加腹部压力。过高的腹压持续向下压迫盆底组织,盆底肌肉就像一直承受着重物的弹簧,久而久之,弹性受损,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。对于肥胖的女性来说,在孕期这种危害可能会更加明显。孕期本身身体负担就加重,再加上肥胖带来的额外压力,盆底肌面临巨大挑战。产后可能出现盆底功能障碍,如子宫脱垂等严重情况。
3、经常便秘
经常便秘也是损伤盆底功能的不良行为。便秘时,人们在用力排便的过程中,腹压会急剧上升。这种突然升高的腹压会猛烈地冲击盆底肌肉和筋膜等组织。一次两次或许盆底肌还能承受,但如果长期便秘,频繁地承受这种高强度的压力冲击,盆底肌就会像被过度拉扯的橡皮筋一样,出现损伤和松弛。例如,一些老年人由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,经常便秘,他们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就相对较高。不仅可能出现尿失禁,还可能有直肠脱垂等问题,严重影响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。
了解了这些损伤盆底功能的行为后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加注意。尽量避免长时间久坐,定时起身活动,舒展身体和盆底肌肉;对于肥胖问题,要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积极控制体重,减轻盆底压力;如果存在便秘情况,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,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,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发生谨遵医嘱。
版权声明:
康兴医疗官网()独家专稿,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,欢迎分享!